在我国现有的刑事强制措施中,取保候审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相对较小。因而在刑事诉讼中,一旦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家属往往希望能尽快为其争取取保候审,以降低对犯罪嫌疑人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在实践中,何时申请取保候审,以及如何把握这一最佳时机,往往是当事人及其家属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申请取保候审成功率较高的时间节点。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及适用
要清楚申请取保候审的时机,首先要清楚取保候审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条件。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并签署保证书,承诺在取保过程中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该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取保候审的意义
取保候审对当事人而言意义重大。第一,取保候审在缓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在看守所时,往往与外界隔绝,极易被恐惧、焦虑与无助笼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取保候审能让其从封闭的羁押环境中暂时解脱出来,回到熟悉的环境、回到家人身边。在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犯罪嫌疑人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增强面对案件的勇气。第二,取保候审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不用被羁押在看守所,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会被完全打乱。第三,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在看守所时,与律师会见的次数及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取保候审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辩护律师对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和交流。第四,在取保期间,犯罪嫌疑人可以配合律师收集对自己从宽处理的证据、在律师的指导下对被害人进行赔偿获得被害人谅解、与律师商量是否做认罪认罚,甚至有可能检举揭发犯罪进行立功等等,这些都是从轻或减轻量刑的情节,可以为后续的辩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取保候审的最佳时机
取保候审作为法定的刑事强制措施,不仅在侦查阶段可以适用,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也可以适用。换言之,取保候审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犯罪嫌疑人从首次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起至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前,都有权向有关司法机关申请取保候审。但是,在不同的时机申请取保候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的时间越早,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实践中,在当事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到检察院批准逮捕之前,申请取保候审的成功率较高,因此我们一般称这个期间为取保候审的“黄金37天”。实际上,由于每个案件的复杂程度不一样,公安机关能够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法定期限也不一样。因此,并非所有案件都有37天的取保候审“黄金期”。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以下这些时间节点是申请取保候审较为理想的时机。
1.公安刑事拘留期间。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此时公安机关拘留的时间可延长到七日。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在公安机关拘留阶段就申请取保候审,时间非常紧张,因此要越快准备材料申请取保候审越好。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这类案件情况一般比较复杂,公安机关刚立案侦查时,对案情了解不全面,相关证据也尚未齐全,此时申请取保候审并非越早越好。最好是等到公安机关对案件情况及其证据材料有初步了解的时候,再向公安机关去申请取保候审,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比较大。实践中,通常在公安侦查的中后期,即在公安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后的第二十天左右提出申请取保候审,成功率相对较高。当然这种时间也不是绝对的,由于每个案件的案情复杂程度不一样,申请取保候审的最佳时间节点也会不一样。
2.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期间。《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因此检察院审查逮捕的期间只有七天,而且这七天还包含了法定节假日,时间非常紧。如果在材料刚刚移送至检察院时提出申请,此时案件的经办人员可能尚未阅览卷宗,通常不会给出答复。但由于这个阶段只有七天时间,如果太晚与检察院进行沟通,很可能检察院已经决定批准逮捕。因此最好在案件移送检察院后第3-5天时,与主办检察官沟通,论证当事人没有羁押的必要性,说服检察官作出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如果检察院阶段能够成功不批捕,案件退回公安机关时,一般会变更为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3.检察院批准逮捕之后。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人熟知的申请取保候审的最佳时机就只有检察院批准逮捕前的“黄金37天”。但其实,除了前文提到的处于“黄金37天”内的两次最佳时机外,在犯罪嫌疑人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还有一个争取取保候审的时机,就是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半个月左右,此时,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申请。检察机关一旦采纳该申请,将会依法建议公安机关释放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
即使案件到了法院审理阶段,如果被告人符合特定的法定条件,比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人民法院仍然可以决定对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
综上所述,申请取保候审的最佳时机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结合法律规定、案件具体情况、所处阶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刑事诉讼的复杂程序中精准把握取保候审的最佳时机,成功为当事人争取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