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简介
2024年5月6日下午,江西鹰潭市余江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全国首例“AI外挂”案进行了公开宣判。被告人王某合为通过制作出售“AI外挂”的方式牟利,先后联系他人编写“AI外挂”程序,并通过网络平台招聘代理销售程序,非法获利共计629万余元。该“AI外挂”程序被鉴定为对多款游戏中游戏画面数据进行了未授权获取,对游戏中处理的鼠标数据指令进行了未授权的修改,干扰了游戏的正常运行环境,属于破坏性程序。王某合最终因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已退缴的违法所得及扣押的作案工具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剩余未退缴的个人违法所得继续追缴。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AI外挂”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及如何界定其行为的法律性质。
观点一:“AI外挂”虽然破坏了游戏的正常运行环境,但并未直接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因此不应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定罪量刑。
观点二:“AI外挂”虽未直接侵入系统,但其行为实质上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当认定为犯罪。
目前的主流观点
首先,“AI外挂”虽然未直接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但其通过未授权获取游戏数据、修改游戏指令等方式,实质上干扰了游戏的正常运行环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其次,从法律层面来看,《刑法》对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的规定,并未局限于直接侵入系统的行为,而是涵盖了任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因此,目前的主流观点将“AI外挂”行为倾向于认定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类似案件的辩护突破口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使用,不法分子将AI也应用到了犯罪领域中。在类似此类使用AI外挂的刑事案件的律师辩护中,寻找突破口是有效辩护的关键,结合此案和类似案件,除了常见的如量刑情节、程序公正等方向的辩护,律师还可以从以下方面逐一进行突破:
一是技术细节的解析。律师需要对案件中的AI外挂软件的技术原理、运行方式和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以证明其并未达到刑法所规定的“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度。尤其是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要强调AI外挂软件与传统外挂的主要区别,抓住足以改变行为法律定性的产品特点。
二是主观意图的辨析。从案卷已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中寻求突破,强调被告人主观上并无恶意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意图,而是出于提高游戏体验、辅助游戏操作等目的使用或开发AI外挂。分析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如是否有故意绕过游戏安全机制、大规模传播AI外挂等行为。
三是法律适用的研究。由于AI外挂还属于新生事物,且其被研发出来的形态一定是会更加精进和优化的,这就要求律师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结合个案中AI外挂的特征,探讨AI外挂行为是否构成刑法中的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分析类似案例的判决结果和裁判理由,寻找有利于被告人的法律适用依据。
四是证据链条的质疑。对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进行逐一审查,分析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找出证据链条中的漏洞或矛盾之处。强调部分证据可能存在误导性或不完整性,不足以支持公诉机关的指控。
技术无罪,有罪的是滥用技术的人。对于AI外挂等新型技术犯罪,法律应当持开放而审慎的态度。既要鼓励技术创新,又要严格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不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律师,在实际辩护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灵活运用以上突破口,结合被告人的实际情况和案件特点制定有效的辩护策略,注重与公诉机关、审判机关的沟通和协商,争取在合法范围内为被告人争取最大的权益保障。
欢迎关注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微信公众号请关注hnt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