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半夜鸡叫发出了《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引人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
个人住房贷款“首付部分”的政策下调,能否给中国的“房市”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房市”活跃度?能否给中国萎靡不振的“房市”激发一轮新的高潮?
山人(微信号cb7627,微信公众号)对此并不乐观。下面不妨简单分析一下:
一、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尖锐与突出
事物运动的动能来自于哪里?从哲学层面而言,动能来自于影响事务运动方向的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事物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经济运行自然也摆脱不了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因而,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也必须具备最基本和最起码的哲学素养,而这个基本的素养要求恰恰是当今许多所谓的经济学家所缺少的。可以这么说,分析问题缺乏哲学高度的经济学家是不称职的经济学家,所以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往往难以切中问题的要害,比如,最近在国际国内各种场合被反复提到的、但被遭到普遍质疑甚至批判的“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其中一例。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山人从2014年以来就在相关文章中已经多次指出过了(请参看“衡岳山人曹博律师”的新浪博客),那就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中低端产品的产能全面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在这个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则是“有效需求不足”。可是我们的决策层和学界就是不愿承认也不愿去面对这主要矛盾,直至2015年下半年,他们才在有关的文件、文章和讲话中提及“经济主要矛盾”。这就说明,在此之前,无论中国的学界还是决策层在诊断中国经济的病因这个问题上仍然处于“盲人摸象”、“盲人骑瞎马”的阶段,以至于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自从“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法出台以后,他们似乎抓住了主要矛盾,但是由于他们没能抓住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开出来的药方就不是“治病救人”,反而是“削足适履”地把病人致残。这也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一经提出便遭到普遍质疑甚至批评的根本原因。真是应了那句话——“庸医误人”。
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后,就要分析其成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那么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山人认为有两个:
1、为应对2007年下半年开始显现的全球“金融危机”,09年中国政府仓促迎战,为了避免经济急剧下滑,在没有经过深入全面的分析论证的情况下,一方面启动了政府的大规模投资拉动,另一方面强行大规模启动国内消费(主要是商品房与汽车买卖按揭和消费补贴两种方式)。前者导致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严重透支了政府的未来投资能力,后者严重透支了普通民众的持续消费能力。这两种透支叠加使得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能严重衰竭
2、货币超发以及分配制度的不公导致国民财富快速过度集中,贫富差距迅速加大,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而作为中国消费主力军的广大中低阶层的消费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被持续严重削弱
根据山人贴近生活的观察与切身体验所得出的结论,最近三年来,这个主要矛盾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在不断尖锐与恶化,中国经济“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去债务”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艰巨了。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要想缓解这个主要矛盾,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需要利用市场的力量在供给端“去库存、去产能”,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供给促使消费升级,但更关键的是要在需求端发力提高普通民众的有效需求能力。而要提升消费者的“有效需求能力”,就必须在社会财富的收入分配环节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既得利益阶层(集团)固守既得利益的顽固给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制造了巨大阻力,让人至今在收入分配环节上看不到任何实质有效的举措。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任何改观反而更加突出的条件下,任何期望着单纯依靠“金融杠杆”这个工具来化解经济危机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是一种“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做法。
二、“金融杠杆”已基本丧失撬动功能
本次央行和银监会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本质上属于试图通过加长“金融杠杆”来撬动中国“房市”。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且现有有限的消费能力(能转化为有效需求能力的老百姓手中的货币财富)被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行为不断削弱(有关这方面将另外行文分析)的大背景下,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来激活中国“房市”恐怕只是某些决策者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房市”长期过度兴奋导致早已“麻木”了的情况下,希望通过继续不断服用“伟哥”、打注鸡血来维持“房市”的兴奋度和高亢度是很不现实的。相信未来几个月的事实将会证明这个判断的。在老百姓手中的货币财富被各种千奇百怪、花样翻新打着“金融创新”的名义被搜刮殆尽之后,还期望着通过“金融杠杆”来释放老百姓的购买力,不知道这些想法在多大程度上是“接地气”的。
三、“房产税”这只靴子还没落下,投资者小心被砸着
这次调整政策中“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该表述虽然美其名曰针对“改善居住条件者”,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主要还是针对那些手中尚有部分余钱的“投资性购房者”和“投机性购房者”量身定作的。显然,政策制定者主要意图还是想通过这两类购房者来消化库存商品房。不过,在纳税对象主要也是针对上述两类人的“房产税”这只靴子至今迟迟未能落地、房屋租赁市场不振的情况下,相信上述两类人对于这类“引诱性政策”也会持十分谨慎的观望态度的,而不会像几年前那样轻易冒失入市。
“房产税”这只靴子之所以迟迟没有落下来砸着投资(投机)性购房人,关键的原因恐怕还是由于决策层在“房市”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心态而犹豫不决的结果。但是在房地产事实上已经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大趋势下,在围绕“房地产”这个产业的税源日渐枯竭的残酷现实下,在地方财政日益吃紧和还债压力倍增的背景下,对存量房屋尤其是持有多套房产的财产持有人征收“财产持有税”恐怕是决策层解决上述系列头疼问题的不二选择,相信这个选择已经为期不远,很可能会在房地产库存消化到决策层设定的某种程度后(或者更准确地说会在2017年)就会落地的——因为在土地财政来源枯竭、地方债泄洪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在开征“房产税”这个问题上可供决策层的“犹豫期”(等待期)已经所剩无几了。
既然决策层是这么想的,政策层面也是这么做的,那么作为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人就得小心了,千万别在“房市”上重蹈去年股市的覆辙——成为接盘侠。笔者在此提醒那些投资性购房者,在“房产税”这个靴子落下之前,还是悠着点为妙。至于那些“投机性购房者”,就更要小心被“套牢”了。
总之,山人(微信号cb7627微信公众号hysrcb)对这次央行、银监会调低首付款门槛给“房市”可能产生的刺激作用并不看好。也希望决策层能够正视并抓住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从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分配制度改革入手来解决问题,不要总是经济出现问题就想起“房市”、“房市”出现问题就想着服用“伟哥”!!!
作者简介
曹博
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从事执业律师工作十六年以来,主要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商务人士提供法律服务,先后担任过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第六建设公司、梅高国际公司、桂林市公路管理局、桂林市西城工业区管委会、湖南波士家具实业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及商务人士法律顾问,曾担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长沙办事处特聘顾问,并被湖南众和天创集团公司等三家企业聘为企业管理咨询顾问、长沙克瑞迪信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特聘培训师、长沙红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特聘顾问及培训师,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为企事业单位及商务人士提供法律服务及管理咨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