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 律师登录 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扫一扫进入微信
服务热线
0731-89800888

公众号微文共享

首页 > 通程动态> 详细介绍

孩子被打,有种回应叫做帮助打人的孩子

作者:戴松叶      来源:本站     浏览:

孩子被打了,到底该怎么回应,各执一词,但同时所有各执一词的人心里都没底,都知道无论是教孩子打还是不打,其实,都是有问题的。但似乎又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于是,大家看着自己进入学校的孩子,心里也跟着没底了。而下文讲述的就是昨天发生在百年名校小学,孩子被打时,一个朋友家长令各方都满意的解决之道。他的做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对打人孩子的回应办法,个人认为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括号内的内容为本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解说,同样希望有助于大家对各方行为的解读。

在朋友家玩,朋友爱人刘先生回来说:“学校让去接孩子,孩子的手被郭同学给打了,不能写字了。”

如果孩子之间推推搡搡,其实一般的家长都是能接受的,也不会大惊小怪,但是,如果听到自己孩子的手被同学打得都不能写字了,恐怕大部分的家长就没法淡定了,人之常情的反应该是:

1.接到老师电话,立马火急火燎的赶到学校,看望宝贝孩子;

2.一路上对对方的孩子充满恶意的评判;

3.做好准备跟对方家长说得通就说,说不通就吵一架的心理准备。

4.回家后教育孩子,下次如果他再打你,你一定也要打他,不能让他欺负你。

5.一天甚至几天之内都为此事愤愤郁闷,做什么事情都没心情了,满脑子就是我孩子被打了,对方家长不讲道理。

我朋友刘先生(下统称刘父)处理孩子被打,手不能写字一事,是怎么处理的呢?

1.接到老师电话,回到家,平静的跟我们说了孩子手被同学打伤,不能写字的事情后,半点没有火急火燎赶往学校的焦急,只说老师也通知了对方家长,对方家长也在赶来的等路上,差不多时间跟对方家长同时到达就可以了。

(孩子手被伤到不能写字了,老师都说了接孩子回家,去医院照片子看骨头有没有问题,还能在家与我们嗑瓜子,等到跟对方差不多的时间再动身去学校,这换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忍不住的采访了一下他们夫妻两人,如何能如此淡定。孩子妈妈回复:首先人家孩子又不是拿刀拿棍子等器具打人,就用脚踢一下,客观分析到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其次我们自己带孩子的时候,他也有把他自己弄得满身是血皮开肉绽的时候。从家长的回复,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家长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受的一些哪怕来自同学的小伤害,把它看作一个孩子成长必然的经历,二是不盲目着急或者盲目淡定,会客观的分析事情的严重性,也就是面对孩子被打时保持冷静理性分析。)

2.在家里唠嗑的过程中,刘父跟我们说:“那孩子其实不是什么坏孩子,只是,懂事比较晚。”

3.我们在学校见到拿着书包准备因为手伤下午休息的孩子后,刘父看了看孩子手伤,知道是大拇指受伤,让孩子弯曲弯曲手指关节,然后再捏捏有点红肿的地方,看看孩子的疼痛反应。我在旁边问了下孩子的事情经过,孩子说:“我在拍篮球,郭同学过来故意抬脚踢我,踢第一下没踢着,又抬脚踢我一下,就踢到了我手指”。

4.到了学校后,对方家长在承诺应该到的时间还没到的时候,无论是刘父还是妈妈,没有任何人说“打了人家的孩子,家长还不积极点。”

5.见到了孩子的老师后,刘父温言细语的连忙对老师说:“我看了孩子手指,没有大关系,应该就是软组织有点挫伤,过个四五天就好了”。老师歉意的说:“要不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拍个片看看骨头有没有事。”“不用不用,没关系的,我看了没事的。”刘父温和的回复。

(孩子受伤恐怕是老师最害怕的大事情,虽然孩子在学校受伤都在所难免,虽然孩子受伤肯定也不会是老师打的碰的,但尽管如此,孩子只要受伤,不管小伤大伤,老师是真心害怕,一是害怕孩子真有什么问题,毕竟师者父母心;二是孩子没什么问题,也害怕家长没完没了的纠缠。当老师都做好准备带孩子去医院拍片的准备,家长却诚恳的说“没事,就是软组织挫伤,过几天就好了。”老师什么心情,恐怕真的打心里感激家长的宽容大度与体谅。教这种家长的孩子,老师心里也会因为心态更放松,而更加放手让孩子们奔跑追逐蹦跳,而这样,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

6.打人的郭同学爸爸(下简称郭父)来了后,刘父热情的迎了上去握手示好。

7.双方家长坐定后,不管事情经过如何,郭父首先抱拳对被打同学的家长连着说了几声抱歉。

(作为被打同学家长,当自己的孩子受伤已经成定局时,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要被打的同学掏药费,或者同等被打一下,而是,无论是打人的同学也好,还是对方的家长也好,你的姿态要体现出文明范:那就是至少知道打人是不对的,是应该表达歉意的。郭同学的家长出现后不是首先问事情经过谁对谁错,而是表示歉意,很好的安抚了刘父的心情。)

8.刘父做为先到学校了解情况的家长,对郭父说了如下话,我总结了下,大意是:

一、伤情没什么,您别着急。原话是: 没关系的,没什么大事,就是手的软组织有点挫伤,过几天就好的。

(被一个在班里以前屡屡惹事的孩子打了,而且,手指都不能握笔了,某些家长的画风大概是夸大伤情,或者故意对伤情持一种折腾的心态,就算明知道没啥事,也要把你整到医院去折腾折腾,无他,就是你家孩子打了我家孩子,我就要趁机折腾你,找心里平衡。而这个事件里,受伤孩子的爸爸却是宽容的表达伤情不严重,还急切的安抚对方,生怕对方着急。这里面不仅仅体现的是沟通的艺术,也体现了一个同为孩子父亲的体谅与善良。当打人孩子家长最担心的伤情被淡化后,作为打人孩子的家长正常心态下应该是感激,同时防备心理也会放松。)

二、您孩子不是故意的,别骂他。原话是“您孩子他也不是故意的,他可能就是在同学间玩耍的时候不注意,就碰伤了刘同学。”(其实,根据刘同学的述说,郭同学是故意的,而且是第二次踢才踢伤的他。但是,刘父不是要追究孩子与孩子家长的责任,而是眼光长远的思虑如何尽量避免以后类似事件再出现,在伤情并不严重的情况下,显然,过份较真是故意弄伤还是无心弄伤没有太大意义,同时,作为双方家长都不在场的情况下,事件真相也难以查清,不如预设一个孩子是善良的,不是故意的,为进一步的交流建立一个和谐的基础)

三、您孩子没有问题,只是懂事晚一点。

(一般被打孩子的家长,基本都是对对方的孩子乃至家长,一堆责备之词,尤其一个孩子在学校还有过打其他孩子的前科时,更是会变本加厉理直气壮的指责打人的孩子就是问题孩子,而且,基本也都能博得老师与其他家长的理解与声援。但这起事件里,刘父自始至终没有把郭同学归入问题孩子,针对他之前打人以及画花自己孩子书本和踢自己孩子小鸡鸡的种种情况,只是友善的说这孩子就是懂事晚一点。)

四、呆会我跟您孩子沟通一下,让他开玩笑注意一点分寸,免得伤了自己或者他人,可以吗?

(可以理解此次可以宽容孩子的此次行为,但是,着眼点最终还是尽量减少或者避免以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所以,跟郭同学沟通是必要的。只是,说话沟通的技巧是,把对方孩子弄伤自己孩子的行为,在事实确实难以界定清楚的情况下,定义为开玩笑,并且只是说,跟打人孩子交流,让他以后开玩笑注意一下分寸。别伤着了人,而且就是否跟对方孩子交流,征询对方家长的同意,根据被打孩子家长前面通情达理的语言,如果不同意,就显得做家长的太不懂事了。)

五、孩子伤人了,让他说对不起,这是爱的教育。被打人孩子家长的原话是:曾经我孩子在空军大院里,抱着别的孩子玩,把人家孩子下巴磕伤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但是,我就是买了东西带了他去跟人家家长和孩子说对不起并且看望人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孩子做事需要注意分寸,如果分寸没掌握好,做错了事,就需要承担责任。

(被打孩子家长自始至终没有明说要求郭同学向刘同学道歉说对不起,但是,态度还是委婉但清晰表明了,在一次事件中,家长可以不追究对错,但让孩子明白对错,并敢于认错是必须的。)

9.郭同学来了后,刘父说了如下话,做了如下身体动作:

一、刘父见到郭同学后,听着郭同学一上来就连声辩解“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的”没有一丝一毫去跟这个孩子执拗于到底是故意还是不是故意这个问题,笑容满面的一边双手拉着打人孩子的手,一边弯下身子,目光基本跟孩子齐平,对孩子说:“听说你数学特别好,班里有一次考试,就你得了100分,对吗?”

(跟孩子的沟通是最需要艺术的,如果家长一上来就开始执拗于是故意还是不是故意,则整个沟通就会陷入一个永远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无止境的纠缠里,就算最后找来证人,证明了到底是故意还是不是故意这个问题,双方的心理上已经处于绝对的对立状态了,当双方心理处于一个敌对的状态时,则此后所有关乎此事的沟通都属于无效沟通,也就是说此次父母出面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并不会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刘父很智慧的避开了这种纠缠,同时,在沟通时,通过拉手,摸摸孩子的头与脸,弯腰与孩子目光齐平这种表达友好的身体语言,以及夸奖孩子的数学好,很好的拉近了与孩子的身体与心理的距离。而心理距离一旦走近,有效沟通也便开始)

二、刘父还做了一个动作,那就是给孩子看了看自己工作服上的“空军”两字,并让孩子念出了这两个字。

(一般的男孩子,对空军海军陆军以及街上的警察叔叔有种莫名的崇拜心理,当对面这个打人的调皮的孩子知道眼前这个叔叔是空军时,内心的崇拜会更加有利于他接下来与叔叔对话沟通。)

三、刘父在做了上面沟通的铺垫后,说:“没多大的事情啊,知道你是不小心弄伤了刘同学。但是,虽然是不小心,以后我们玩耍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寸,要不然,弄伤了人,轻则要给人出医药费,如果严重的话,爸爸妈妈还要承担责任,再严重,上了一定年龄,那是要坐牢要判刑进监狱的。而这样,对谁都不好。所以,你答应叔叔,以后玩耍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分寸,别伤了人,另一方面,答应叔叔,咱们以后有了问题,不用手脚解决问题好不好?”孩子很痛快的答应了。

(通过告诉孩子,被打的孩子伤情并不严重,让孩子心态放松,放下因为怀疑事态严重随时准备保护自己进攻他人的状态。然后,再开始跟孩子讲道理。如果说是故意还是非故意,这样的事实难以分清楚,难以去就这个故意还是非故意追究对错。但是,打人是错误的,是不对的,开玩笑是需要注意分寸不能伤了人的,伤了人是需要承担不同轻重责任的,则这样的基本对错责任观,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还是应该让他知晓的。这些生活常识的道理,孩子也应该是能接受的。尤其,刘父自始至终都对孩子表现得很友善,所以,郭同学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而且,可以想象,这个孩子答应的时候,一定是非常诚心的。在生活中,孩子与大人都难免做错事,在做错事情后,都难免要做出一些不再重蹈覆辙的承诺,而这个承诺有几分诚恳,往往取决于与我们交流的人的诚意与技巧,如果与我们交流的人对我们满是指责,就算最后承诺了,心里恐怕有另外一个声音却是“我下一次一定还这样,气死你”而如果交流的人在跟我们交流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咄咄逼人的指责,而是友善与诚恳,则此时大部分人的承诺都会是同样诚恳的,也就是有效承诺。)

四、郭同学承诺以后开玩笑注意分寸,以及不用手解决问题后。刘父对郭同学说“我们就你的承诺拉钩吧”郭同学也很痛快的与之拉钩了。

(某些动作会加强人的记忆。就如我们锁门后,总会忘记自己是否锁了门,但是,如果我们刻意的在锁门后,做一个平常自己不经常做的动作,则如果又忘记了自己是否锁门时,只要回忆一下自己有无做某个动作就知道了。打人孩子的爸爸跟打人孩子的这个拉钩动作,其实恰恰也是利用身体语言再次对孩子的承诺进行强化。从教育技巧来说,是有作用的。从心理学上来说,属于正强化行为。)

五、刘父最后还让两个小朋友拉拉手,抱抱表示重归于好。

(两个孩子在握手拥抱的时候,能感受到他们对彼此都是没有敌意了的。为什么,因为刘父在处理整个事情时,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了,如果他在学校被打,爸爸妈妈是会保护他的,而且,被打的孩子看着自己爸爸跟郭同学,虽然友好但是却非常明确的说明“打人是不对的,打人是要承担责任的”,郭同学也认同,并且跟自己的爸爸拉钩承诺后。被打的孩子其实他的内心是得到了无限爱的支撑,同时在是非上他知道自己也是得到了支撑的。很多时候,孩子被打时,身体上的小伤其实没什么,最需要注意的是,谨防给孩子留下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保护的,这个世界是没有是非对错,是危险的这样的心里伤害。

同时郭同学,他闯祸后,不管是故意还是无心,他内心一定都是害怕的,他这个时候,其实最需要的也是爱。孩子是最灵敏的接收器,如果出来跟他讲道理的人内心深处没有对这个孩子的厌恶与恨,一定会流露到言行上,孩子一定能感受到,如果孩子接收到了友好,则接下来大人希望孩子听进去的话,孩子也是能一并能接收进去的。而刘父从最开始见到这个孩子到最终谈话结束,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体现的都是真的关爱与友好。没有半点咄咄逼人,没有半句指责。

这就是,刘父在教育了郭同学后,孩子能诚心承诺,最后友好与刘同学握手,拥抱,帮助刘同学拿书包的原因。

最忌讳的是,在事情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受了委屈的孩子心里依然委屈着,再或者犯错的孩子被严厉指责批评过后,此时,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让孩子去互相握手或者抱抱,这是对孩子心灵感受的忽视,这样的友好表示也毫无意义。)

本文中刘父,真心认为他在处理此事的时候,是有格局的:

因为他在此事件中不仅看到了自己被打的孩子,同时也看到了打人的孩子,看到了打人孩子的家长,看到了孩子们的老师,所以,用词用语才能有理有据有原则却字字句句对各方都透显着善意与体谅;

因为他不仅看到了孩子今天手受伤了这个眼前的事情,同时,也看到了如何尽量避免以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个长远的问题。

因为他不仅想到通过这件事情引导打人的孩子,也想到了通过这件事情间接教育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言行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刘同学一直很阳光很善良,不挑事,却也不怕事。孩子会这样,显然是有拥有同样品质的父母。

刘父还一直跟我强调,处理这个事情时孩子也得在场,一是让孩子知道他是有人保护的,二是,通过引导别人孩子的时候,也让他受教育,让他知道打人是不行的。看,刘父自始至终,始终坚持对的就是对的,没有因为自己孩子被打而动摇,换了一般家长恐怕难免引导孩子去打人。虽然,家长们都知道动手打人是不对的。

孩子被打了之后,到底该怎么办,我始终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绝对不能说,必须教会孩子打回去,也不能对孩子说永远不能还手,就只能等着老师与对方家长教育。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

如果打人的孩子不是那种本质上恶棍之类的孩子,只是说,行为养成有点不好,喜欢动手动脚,调皮捣蛋,本质上还是善良的孩子;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那种心态健康阳光的孩子,是那种觉得孩子间打打闹闹偶尔受点小伤害会觉得也没啥了不得的阳光孩子;

如果学校的老师是那种会认真对待孩子的伤害,孩子打人会坚决制止并告诫,力挺被打孩子向出手方说不的老师;

则,我本文中提到的刘父处理孩子被打的流程,可谓是一个可供借鉴的近乎完美的标准流程。

咱们要的不是教育孩子睚眦必报,也不是跟着孩子生气打击报复出手的孩子,然后让孩子之间的关系天天周周的处于一个你打我,我打你的恶性循环里,咱们终究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能安心于学习。如此,家长与老师及时积极的保护被打的孩子的心灵,帮助打人的孩子建立正确的认识,并修正他的行为,给到自己的孩子一个不再爱打人的同学,当是每一个被打的孩子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当班里学校里出现这样的孩子时,真觉得每一个家长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打回来,或者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搭理这个孩子,因为从打回来的层面,就算学了跆拳道也不一定能打回来,究竟,强中更有强中手,前段闹的沸沸扬扬的中关村霸凌事件里,被欺辱的孩子不就是也学了功夫的吗,而且还学得非常不错,结果还不是被欺凌;而如果从不搭理的层面,则很有可能出现你不搭理我,我就是要惹你的情况。所以,老师与同学以及所有同学的家长一起齐心协力想办法帮助那个爱打人的同学修正行为应该是最有利于双方孩子成长的方式。

事实上,当一个学校出现爱打人的孩子时,家长往往能抱团告状,抱团声讨打人孩子的家长。而效果呢?因为目前从法律层面,作为学校也并没有特殊的权利去处理爱动手的打人的孩子,最多就是教育教育,连换班的可能性都很小,究竟,把一个这样的同学放到别的班去,那对别的班也不公平啊。而如果老师教育完了后,还是出现孩子打人的现象时,则说明老师的力量有限,告状真的没啥意义。而抱团声讨家长又有多大意义呢?实话说,没有哪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打人,然后成为老师同学都不欢迎的对象,被大家孤立,过一段痛苦的童年或者青年,所以,可以想象,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打人时,一定已经想尽办法的教育,而如果孩子仍然打人,说明家长也已经心有余力不足了。这个时刻再去激烈的声讨家长,只会促使家长之间的关系恶化,而恶化的家长关系一定会言传身教的进一步影响孩子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的学习环境。

而如果家长们能不再是抱团告状,而是抱团出谋划策想办法。甚至老师出面开一个家长会,专门帮助爱打人的同学,大家一起带着爱,各自头脑风暴想出各种帮助孩子的办法,则,打人同学的家长恐怕是不胜感激。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在校学习啊,如果方法真有效,于各自的孩子那是善莫大焉。

本文案例中,刘父其实最终的着手点就是帮助打人的孩子。所以,才能让当事人与旁观者都觉得温情,我相信面对大部分打人的孩子,如果有一种处理办法是最好的,刘父的处理办法就是最好的那种。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是,本文中郭同学,其实并不高大威猛,很正常体重的一个身材修长的孩子,但是,根据了解,这个孩子确实多次与班里的孩子发生肢体冲突,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都如此。而且,据朋友跟我说“虽然自己孩子多次跟对方孩子有过冲突,但是,从没跟对方家长有过接触,但据家长群里的人反应,父母好像不是很好沟通。”

而在我全程参与的这次沟通里面,其实,我发现郭父还是很好沟通的:

首先,不管自己手头正忙着什么事情,虽然晚到了点,但是,一听孩子打人了,还是及时赶到学校处理问题。

其次,跟被打孩子家长见面后,第一时间表达了歉意。

再次,郭父也提出来了要带孩子去医院照片看看骨头有没有问题。

最后,当感受到被打孩子父母的宽容时,不善言辞的郭父,孩子们走后还忍不住主动再次伸手握住刘父的手诚挚的说:“我今天真是非常谢谢。”如果我不是感觉错误的话,郭父说那话时,眼泪都要出来了。

是啊,当自己家的熊孩子惹祸了的时候,作为父母,心理得多无助无奈啊,要说自己不管,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能怎样。如果这时候,被打孩子的父母再咄咄逼人不依不饶,换有的打人孩子的家长真会被逼到无助的扔出一把刀说“您去把他杀了吧”看似不好沟通的表象背后,却体现着一个家长面对多少这样事情后的无助。

郭父的表现一点都不像人家所说的不好沟通。而我其实非常清楚,郭父之所以给人感觉非常好沟通,有一种原因是,刘父从一开始到见面,到最后与他的孩子讲完道理,虽然,他也教育了对方的孩子,让对方的孩子明白到自己的错误了,但是在整个沟通中一直表现得:宽容大度体谅尊重友善。

根据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可以知道,坏的言行态度,会引发坏的言行态度,但同样,好的言行态度也会引发好的言行态度。

所以,当孩子间出现了被打的问题时,作为双方家长一定要谨记自己的言行遵循着:体谅尊重友善的原则。如此,才能给双方的沟通交流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只有双方父母有了有效的沟通,双方孩子的问题才能有真正得到有效解决的可能。

见识是什么,见识就是有些内容能打开你的思维局限,这就是见识。刘父处理孩子被打事情的全程,应该给所有人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哦,原来当自己的孩子被打时,或者当我孩子班里有学生爱打人时,有一种回应方式是想办法帮助这个打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