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 律师登录 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扫一扫进入微信
服务热线
0731-89800888

公众号微文共享

首页 > 通程动态> 详细介绍

默克尔为何突访日本?

作者:曹博      来源:本站     浏览:

默克尔为何突访日本?

衡岳山人曹博律师发布于2015年3月11日 07:10 新浪博客

3月9日,日本似乎成了东亚的媒体焦点。日本之所以成为媒体的焦点,一方面源于中国外长就中日关系的答记者问上提醒日本“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另一方面源于默克尔访问日本时就历史问题给日本“现身说法”。

国内媒体在报道默克尔突访日本这一重大事件时,主要聚焦于默克尔给日本上“历史课”,也就是主要突出默克尔访日对中国带来的正面作用与积极意义,而对“默克尔为什么突访日本”以及“默克尔突访日本对西方而言的全球战略意义何在”这两个问题则没有给予任何深度的剖析。

默克尔为什么突访日本?从默克尔突访日本这一重大事件中我们又能捕捉到哪些西方全球战略布局与调整的信息呢?山人微信cb7627不妨在这里以自己的视角进行剖析,以便人们对默克尔突访日本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深度认识。

首先必须明白的一个事实是,默克尔突访日本的出发点既不是为中国充当说客,也不是特意登门给安倍及日本的右翼政客客串一次“历史老师”的角色。如果有人因为默克尔访日时客串了一次“历史老师”的角色就对默克尔访日的性质与目的做出过于单纯与乐观的解读,那就大错特错了。

默克尔对日本领导人的“错误历史观”不管是善意提醒也好还是委婉批评也罢,尽管客观上给中国似乎增加了道义分数,但同时默克尔的那句“与此同时,被侵略国也展现大度才实现了双方的和解”也含蓄地影射了中国的不够大度。默克尔当天的讲话与日本记者对中国外长当天的提问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颇有一点遥相呼应的味道。

显然,从默克尔的讲话中似乎流露出这样的信息,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中日关系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僵局,既有安倍等日本领导人所坚持的“错误历史观”的因素,也与中国不够大度揪住历史问题不放有关。作为政治人物,默克尔在日本的讲话可谓是八面玲珑,既“各打五十大板”,又两边讨好卖乖。自然,中日两国媒体对默克尔讲话的解读不但“各取所需”,而且给予了“无限放大”。两国媒体从各自立场与需要出发选择性地进行解读的做法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误导本国民众。

那么默克尔为什么此时此刻突然跑到日本去客串“历史老师”的角色,甚至不惜“现身说法”呢?

山人微信cb7627认为,默克尔突访日本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去给日本领导人进行“历史常识”普及教育,也不是特意去纠正日本领导人的“错误历史观”,而是国际格局发展到今天,默克尔必须为了西方的整体利益与德国的国家利益,不得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给日本领导人指点迷津,同时更是给日本领导人一个“忠告”(更准确地说是默克尔代表西方整体利益给日本领导人一个必要与及时的“警告”)。默克尔就历史问题在日本“现身说法”,其实就是提点日本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何不学学德国人的“能屈能伸”(勃兰特下跪就是经典的“能屈能伸”的案例嘛,勃兰特的“屈”让如今的德国在国际社会面前伸直了自己的腰杆)呢?而默克尔给日本领导人或者日本整个社会的忠告(准确的说是“警告”)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要为了一己之私(安倍的名垂青史)、一国之利(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而导致当前仍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架构提前走向崩溃。

众所周知,维系当今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织就是“三边委员会”。尽管这个“三边委员会”看似一个由北美、西欧和日本三个地区十四个国家的民间组织,实际上是西方国际金融财团及其控制下的跨国公司的政策协调机构,也是西方用以控制与主导国际秩序的一个决策性机构。三边委员会对三边地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经济体系、金融、贸易、能源、南北关系和东西方关系等问题进行磋商和讨论,以协调它们在这些方面的政策,对各自的政府施加影响,最终达到维持共济会所希望的“世界秩序”的目的。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三边”结构既是物体稳定的基本原理,也是维持一种架构(或秩序)的最理想结构形态(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但是要想确保“三边结构”发挥最理想的“稳定作用”,必须首先确保“三边”中任何“一边”保持“力量均衡”。如果“三边”中的任何一边出现或者可能出现“力量失衡”的危险时,那么原有的“稳定性”就会动摇,原有的秩序就会被颠覆。

对于二战以后一直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而言,主导东亚地区秩序稳定的力量就是功能上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金融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美日同盟。在这一美日同盟体系中,日本又成为西方维持东亚旧有秩序的“稳定之锚”。因此,尽管日本在“三边委员会”中属于最弱的“一边”,但是这最弱的“一边”在获得“三边”中最强的“一边”——美国的支撑下,其发挥的“维稳”作用仍然不可小觑。

由于金融危机以后,“三边”中最强“一边”——美国的综合实力呈现出衰减态势,因此对日本的支撑作用日感力不从心。此时,美国需要日本增强自身力量以弥补美国衰减的那部分力量,从而继续维持旧有秩序的稳定性。而日本也恰好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强化自身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也就是实现所谓的“国家正常化”。

尽管美国由于“力不从心”而不得不放松对日本的管制从而达到利用日本力量来牵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目标,但是日本的“国家利益”却并不总与美国的主观意愿完全一致,甚至从某个角度而言,日本的“国家利益”与美国的“亚太利益”因重大结构性矛盾而存在潜在的冲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日本为了摆脱美国的“桎梏”与“羁绊”,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也使尽了浑身解数。从小泉纯一郎执行“一边倒”的单边外交政策,到后来的继任内阁逐渐修复对华关系,再到鸠山由纪夫内阁改走亲华路线,效果均不理想,尤其是日本民主党因选择“倾中”路线而遭受3.11地震的郑重打击以后,日本的外交路线一度陷入迷茫与彷徨期,以至于到了野田佳彦内阁不得不选择“泥鳅政策”(也就是在中美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显然,野田佳彦的“泥鳅政策”严重背离了美国东亚战略调整的政策目标。于是乎美国背后唆使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以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点燃美国早就在中日之间埋藏的“钓鱼岛争议”这个引信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将野田佳彦这条泥鳅揪出来无法继续在中美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

野田佳彦与日本民主党的结局无疑给日本后来的领导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也强化了野田佳彦的继任者这样一个认识:既然无法摆脱美国的控制,就唯有投入美国的怀抱,利用美国在东亚的“余威”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而要想利用美国实现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理想的选择就是变本加厉、无所顾忌的挑衅中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美国的信任、赚取美国的支持。

安倍的如意算盘不可谓打得不精。首先自己装扮成一个“中国的恶人”,以挑衅中国作为投名状取悦于美国,从而达到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待这一目标实现以后,再根据中美博弈的结果(这一结果大致会在2017年左右初见分晓)做最后的选择——或选择逐步脱离西方阵营加入亚洲、或继续呆在西方阵营。如果中国在博弈中获得优势,则安倍的“恶人角色”完成历史使命,日本会让一个相对“倾中”的政治人物作为安倍的继任者;如果美国在博弈中取得优势,则日本继续呆在西方阵营获利。判断日本最终选择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日本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并最终取得实质性成果?还是日本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立亚太自贸区的构想?日本至今对TPP的态度暧昧,其实就是日本摇摆不定、难下决断的矛盾心理的最真实表露。

国际局势发展到今天,正如西方给俄罗斯做出最终选择与取舍的时间已经耗尽一样,中国给日本做出最终选择与取舍的时间也已经耗尽。在国际秩序重构的关键时刻,俄罗斯与日本两个国家的角色与作用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他们中任何一方的最终选择都决定了国际秩序续存与重构的命运与走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已经顾不上老欧洲涉足自己独享的“势力范围”了。因为只有利用同样是二战的战败国的德国领导人默克尔这个特殊身份登陆日本去“现身说法”,才能产生美国所期待或者需要的特殊效果,这种特殊的效果就是:能够获得中国的认同;给日本领导人一个在历史问题上转向的台阶;使美国避免了打压日本(忍一时之气以配合西方全球战略调整与整体布局的需要)在历史问题上对中韩尤其是韩国做出一定的妥协的嫌疑,同时又能帮助美国完成修复美日韩东亚三角联盟甚至最终促成东北亚美日韩铁三角关系的建立。因而,默克尔被美国默许突访日本也可以视为美国利益向欧洲利益最新给出的一个投名状。

从朴槿惠出访中东的时刻,美国驻韩大使即蹊跷地“意外受伤”这一事件来看,韩国国内的亲美势力已经明显对朴槿惠的亲中政策表示不满,急需制造一个口实来进一步强化韩日同盟关系的意图已经跃然纸上了。但是,韩国境内亲美、亲西方势力要想进一步巩固与强化韩美同盟甚至打造美日韩铁三角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日本极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以及“慰安妇”问题上的极度挑衅与玩冥不化。

因此,要想消除打造美日韩铁三角同盟的制约因子,必须由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前往日本“现身说法”,而这个人非同为二战战败国、现在又重返国际社会的德国默克尔莫属了。

无疑,默克尔突访日本,既给日本领导人送去了一架从“历史问题”(尤其是慰安妇问题)顺坡下驴的梯子,也给韩国的朴槿惠总统尤其是最近两年来困扰与束缚韩国国内亲美、亲西方势力解开了“疙瘩”制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但是,如果将默克尔突访日本的特殊使命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目标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特殊身份的默克尔除了帮助美国达成东北亚的现时战略目标(巩固或者进一步强化美日韩同盟关系)之外,其实还身负更加重大的使命。

诚如上述分析,在维系现有国际秩序的“三边委员会”的“三边”之中,作为最弱“一边”的日本能否在中国持续强大的压力之下最先崩溃无疑成了西方最担心的、也感觉最不安全的一方。此时,西方最需要的是日本必须在历史问题上停止对中韩的继续无节制的挑衅,哪怕是暂停几个月,对西方的乌克兰政策、中东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展开与顺利推进也是极其宝贵的。

一旦日本暂停在历史与慰安妇问题上停止对中韩的挑衅,则不但能够缓解韩国国内亲美、亲西方势力的民众压力,有利于韩国国内亲美势力的下一步战略推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暂缓中日关系的紧张程度,减缓日本在东北亚承受的巨大压力,防止西方的全球战略链条在日本这个战略节点上率先“掉链”。也就是说让安倍内阁暂时在“历史问题”上做出某种妥协甚至还可以为了整个西方战略的需要在钓鱼岛方向暂时脱离“接触”(从日本对中国今年以来6次巡航钓鱼岛保持难得的冷静可以看出端倪),从而降解甚至暂时消除中日之间“危险游戏”中的“危险因素”,使西方获得极其宝贵的全球战略调整与推进的时间,确保西方全球“三边”架构的安全与稳定。

这也许才是默克尔突访日本的真正用意吧。